English

将时事教育融入学生思想教育中

——访《时事报告》杂志社社长、总编辑曹分田
2000-08-09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练玉春 我有话说

近期,党中央召开了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教育界又召开了大学党建工作会议和中小学德育工作会议。如何认识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和我们肩负的历史任务,如何联系国内国际形势做好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再次成为教育界和全社会人们思考的重点。为此,记者采访了《时事报告》杂志社社长、总编辑曹分田同志。

记者:新形势下,应该如何看待时事教育在思想政治工作中所占据的地位?

曹分田:时事教育是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时事教育的目的,是使人们了解天下大事,加深理解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有效地动员广大群众的智慧与力量,同心同德,开拓进取,去实现我们的奋斗目标。江泽民总书记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重要讲话中指出,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要紧密结合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和建设、国际形势发展变化的新实际,紧密结合干部群众在思想认识和工作、生活中产生的新问题,紧密结合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要求,紧密结合社会精神文化生活的新发展。这四个“紧密结合”的四个“新”方面,是从时代发展和实际生活的把握中提出的要求,说明了思想政治工作同时事教育的密不可分性。

记者:那么,《时事报告》是怎样将时事教育融入对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中的?

曹分田:我们认为,只有从人们关心的时事、大事入手,才可能把对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落到实处,才能得到群众的认同。最初,杂志社只办有《时事报告》一种刊物。1994年,杂志社创办了《时事报告》中学生版,取名《时事》,如今已拥有300余万读者。编辑部每天都收到来自四面八方几十封中学生来信,表达他们阅读《时事》的感受。有的来信写道:“通过阅读这本杂志,我更加觉得自己和祖国的命运息息相关了,自己身上的责任感更加沉重了。”1997年,大学生版《时事》问世,作为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的学习材料。它不仅帮助大学生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分析和认识形势,理解党的方针政策,拓展知识面,而且对于深化邓小平理论学习,提高全面素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都具有不可或缺的影响。随着教学实践的检验,大学生版的质量不断在提高,读者群也不断在扩大。

记者:现在,“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时事报告》是如何在“减负”这个大前提下,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和时事教育的?

曹分田:减轻学生的负担,减的主要是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心理负担和经济负担等。但是,减负不应当减轻思想政治教育,包括时事教育,更不能生硬地把它们与“减负”联系起来,相反应当加强这方面的教育。为了不使《时事报告》系列刊物成为包括中学生在内的读者的阅读负担和经济负担,杂志社努力办出具有权威性、实用性和可读性的受读者欢迎的刊物。在特约作者的基础上,我们建成了一支高层次的作者队伍,其中有党政机关综合职能部门的负责同志,有中央新闻单位的编辑记者,有社科研究单位的专家学者,有教育工作者等。他们既了解某个领域的基本情况、最新成果和最新动态,又熟悉我们杂志的性质和读者对象与要求。中学生《时事》许多小文章都是出自这些大专家之手。拥有这样一支高水平的作者队伍,不断刊出高质量的文章,这使《时事报告》系列刊物受到读者的欢迎,受读者欢迎的杂志是不会成为读者的负担的。

记者: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民群众和青年学生已经把关注时事政策作为自己政治生活中的重要需求,《时事报告》将如何满足群众的这些要求?

曹分田:如何把时事教育做到群众的心坎上,是加强思想政治工作需要认真解决的一个新课题。为此,《时事报告》始终紧紧围绕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工作部署,宣传改革发展的方针政策,回答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介绍形势发展的动态,集中对当前形势发展中的重大问题进行介绍和分析。今年以来,《时事报告》围绕“入世”、台湾局势动态、宏观经济发展、西部大开发的启动以及世界单极与多极矛盾之争和经济全球化发展等时事话题发表了说服力很强的报告材料。许多地方的同志和青年学生反映,这些内容基层很需要,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好教材。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